如何促進我國增塑劑的健康發展?鈣鋅穩定劑廠家與您一起了解。
1.解決增塑劑標準滯后問題
當前中國外貿出口面臨更加嚴峻的外部環境。特別需要引起重視的是,進口國以提高檢疫標準、增加檢測項目為手段,用技術貿易壁壘限制中國產品出口、保護本國產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目前,歐美日韓等國已經用檸檬酸酯類、環氧酸酯類等安全環保增塑劑作更新替代產品,紛紛出臺在食品包裝、醫療用品、兒童玩具等與人體接觸的制品中禁用DOA、DOP的標準利法規,而在我國國家標準中,還明文規定允許使用DOA、DOP。雖然這些增塑劑品種是否致癌尚無定論,但由于我國的相關標準滯后,由此引起了國內許多塑料制品出口受阻、而含過時增塑劑的產品大舉入境等一系列問題,解決我國增塑劑標準滯后問題迫在眉睫。
2.推動風險評估工作的展開
歐洲增塑劑與中間體委員會(ECP1)技術:工作組主席、埃克森美孚石油和化工高級毒理學顧問ikePenman表示,判別某種增塑劑是否可用的決定因素是風險評估結果,而不是毒性檢測結果。中國增塑劑行業協會理事長司俊杰也認為,沒有科學依據的跟風與炒作,將有損于中國增塑劑及塑料工業健康發展,加強中國增塑劑毒性實驗與風險評估工作十分必要。
判別一種增塑劑是否可用、用在哪些方面,關鍵不在于動物實驗毒性結果,而是通過深入考察使用劑量與毒性的關系、接觸量與危害性的關系、物質遷移量和遷移速度與接觸量的關系,然后再制定相關的風險控制措施,通過科學分析與手段將其對公眾利環境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而單純依據危害性識別結果就采取限制性措施,是草率和不科學的。國際上對于包括增塑劑在內的化學品管理仍將越來越嚴格,也越來越科學。
歐盟關于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與限制制度將于2008年前實施,風險評估將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并成為制定各種相關法案的依據。中國在增塑劑動物毒性實驗與風險評估方面的工作目前仍十分薄弱,這對行業健康發展十分不利,國內相關方面應重視開展風險評估工作。
3.促進增塑劑行業結構調整
增塑劑在為人類提供高品質塑料制品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只不過其品種結構在不斷地調整變化,新技術的開發速度在加快,新品種層出不窮,檢測手段更加先進,評估方法更加合理,增塑劑就是在這樣一種“開發一一應用一一毒理學試驗一一風險評估一一再開發”的循環中不斷進步的。
因此,正確使用增塑劑是該行業能否健康發展的關鍵。而要做到這一點,增塑劑企業就應在結構調整上下功夫。國外正在大力推廣稱為無毒的或環保及可生物降解的增塑劑。所謂無毒和環保也是相對而言。如DIHCN(環己烷二羧酸二異壬酯)、E-l68增塑劑、EBN利BET(異辛酸和苯甲酸的多元醇混合酯)增塑劑、已二酸和多元醇縮合的聚脂型增塑劑等等。
目前國內環保無毒增塑劑的生產正面臨兩大難題,一是副產品多,收率不高:二是產量低,成本高,好的產品如檸檬酸酯類,由于使用的催化劑價格高因而使增塑劑的成本相當高。另外,有的企業盡管生產出了檸檬酸酯類增塑劑,但由于不重視產品的市場推廣工作,用戶對其產品一無所知,仍會選擇價格便宜的、熟悉的增塑劑產品。由于加快淘汰有毒增塑劑和開發推廣新型無毒增塑劑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國內生產企業要下大力氣研究新的催化、分離工藝,盡快將性價比更高、安全性更可靠、對環境友好的新一代增塑劑產品推向市場。
4.根據應用領域細分市場
增塑劑是塑料助劑中最大的品種之一。目前全球增塑劑品種多達200多種,每個品種均有各自的物理和化學性能,應用領域各不相同。我國增塑劑行業經過兒十年發展,工業基礎己具有相當規模,生產技術也并不落后,而不同制品對衛生安全性能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因此根據應用領域將市場細分是避免增塑劑“惹禍”的重要手段。
我國增塑劑企業在增加生產的同時,更應注意研究不同品種增塑劑在各種制品中的適配性,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為用戶提供指導性建議,用實踐和事實向消費者證明合理使用增塑劑將是安全的。
掃一掃!官方二維碼